Search


知名主播傅達仁先生選擇在瑞士進行 #安樂死,引發了國內對安樂死到底能否合法化的討論。雖然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知名主播傅達仁先生選擇在瑞士進行 #安樂死,引發了國內對安樂死到底能否合法化的討論。雖然國內還沒有合法的安樂死,但在我的經驗裡,如果 #安寧緩和醫療 如果做得好,其實也是對生者、死者完滿的結局。底下我想分享自己和某位患者的故事,為了符合敘事醫學倫理,患者的部分資訊我會稍做變動。


 
在安寧病房輪訓時,我接到一位剛入院的患者,47歲,肝癌末期,我們就姑且稱他阿忠吧。當時他的肝腎功能都已經非常糟糕,不太能處理蛋白質,也不太能處理水分。但安寧緩和最重要的議題,已經不是「治癒患者」,而是讓患者能夠順利、在痛苦最低的狀況下完成人世間的功課,同時也讓生者與死者互相做到我們稱做 #四道人生 的「道謝、道歉、道愛、道別」,以求生死兩相安。
 
所以照顧阿忠的過程中,與其說我在擔任他的醫師,某種程度上,整個安寧醫療團隊更像是在擔任他的許願池,和家屬一起盡力在身體、心靈上讓患者能夠更平靜、更順利、更不留下遺憾。
 
阿忠有過兩段婚姻,其中一段非常短暫,因為年輕氣盛和妻子吵架,就離婚了,留下一個兒子和前妻共同生活。後來阿忠陸續做過幾份工作,但因為教育程度不高,被人利用,結果吃上了票據法的官司進了監獄。出獄後一直靠打零工維生,但也染上酗酒的惡習,某種程度上,他的肝癌和肝硬化很可能就是這樣引起的。因緣際會下,阿忠認識了一位越南女子阿嬌(化名),兩人墜入愛河,雖然沒有結婚,但是感情極好,一起經營麵攤,生意雖然普通,但生活也還過得去。老天爺在阿忠的人生最後幾年,待他其實不薄,但也就只有這幾年了。
 
接下來的故事,就是阿忠出現黃疸、腹水的症狀,之後開始血便。入院後診斷為肝硬化及肝癌末期,依照病況惡化的速度,已經不久於人世,在醫師評估後,輾轉進入了安寧病房,和我們結緣。
 
「阿忠,你有什麼人特別想見的嗎?」某天在查房後,我問。

「我兒子吧。」阿忠低聲說。

「你有兒子?你之前都沒講過誒。」我驚訝地回道。

「年輕的時候不懂事,拋妻棄子,現在自己孤單死也是報應啦。」他的眼眶紅著,但眼淚沒有滴下來。不知道是因為輕度的脫水,還是想在我面前保持一些男人的尊嚴。
 
「那我幫你找他好不好?」

「免啦!他一定很恨我,不會想跟我見面的。」

「不試試看怎麼知道?」他的紅粉知己阿嬌回道。
 
於是我跟阿嬌展開了尋人任務,當時的狀況好像卜學亮在電視上的超級任務節目一樣,到處打電話、到處問人,但也真如阿亮說的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」,最後真的讓我們找到他兒子了!只是遺憾的是,他的太太死得比他更早,早在四年前就因為子宮頸癌過世。
 
「你會願意來看看你爸嗎?」
 
「跟他見面的話,我不知道要說什麼。」
 
「也不一定要說什麼。或者,要說什麼,等你們見面的時候就知道了。」
 
隔天,我告訴阿忠我們找到他的兒子了。
 
「他願意來看我嗎?」阿忠的表情閃過一絲激動。

「他說會來,只是他說很久沒見面,怕不知道要說什麼。」

「那可以幫我買兩瓶養樂多嗎?」

「蛤?養樂多?」

「我已經忘記我兒子長什麼樣子了。但我記得他小時候,我們最開心的時候,就是我下班後帶兩瓶養樂多回家,一人一瓶,一起吹電風扇看卡通。」
 
時間到了他們父子相見的那天。我陪著他兒子走進病房,父子就是父子,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。當天他們說了什麼,我不知道。但從病房門口經過時,我聽到了阿忠的笑聲,那是他入院後從沒發出過的笑聲。我被笑聲吸引住,忍不住站在病房門口,往裡面看。原本阿忠已經虛弱到很難說話,但那天我只看見他們一人拿著一瓶養樂多,不停聊著,好像想把這十幾年沒說完的話都說完一樣。
 
那天有點忙,只記得後來阿忠跟我說:「趕快去打拼,不要跟我一樣要死了才在後悔。」
 
四天後,阿忠在病房的宗教師,以及阿嬌的陪伴下離開人世。
 
本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,一直到兩年後的某一天,我突然收到一封簡訊。
 
「醫生!我爸來看我了,他走了以後從來沒來我的夢裡。他說他現在過得很好,跟我說讀書隨便讀就好,不要太認真。真的很搞笑誒他!謝謝醫生,我現在也過得很好,大學快畢業了,明年想要先當兵存錢,再去考研究所。我只是想幫我爸跟你說謝謝,他很木訥,一定沒有跟你說過謝謝。但他一定很感謝你的!」
 
看到這則簡訊時,我的視線也不爭氣地模糊了。我也想跟阿忠說:謝謝你,讓我參與你生命的最後一段過程。這些年我做了一些自己覺得有意思的事,但也還是犯蠢做了一些感到後悔的事。但這就是人生吧。我們有緣再見了。
 


僅以此文紀念曾經教導過我的眾多病人們。也要謝謝所有曾經,和持續從事安寧緩和醫療的醫護人員、社工師、宗教師、心理師等團隊人員,以及願意相信我們,把家人交付給我們,並一起成為團隊成員的眾多家屬。大家一起努力做到 #生死兩相安 ,讓諸事最終都能圓滿,真的是最大的功德。死亡既然無可避免,那麼讓人們有尊嚴地死去,是整個社會應該面對的共同課題。安樂死跟安寧緩和醫療,都只是選項之一,我們應該更加敞開心胸,不要避諱談論死亡,對死者抑或是生者,都會是好事一樁。
 
--

面對媒體失能的年代,我們還能做些什麼?
https://youtu.be/ewMJ4T0qQ5c

--

一天不到 5 元,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!
美的好朋友 #訂閱集資計畫 ▶︎ https://bit.ly/2s0CibA
現在就動手,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!

更多實用的資訊:
https://www.medpartner.club
知識講解實驗破解影片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MedPartner
立即查詢醫藥營養資訊:
http://line.me/ti/p/%40wyt3898a


Tags:

About author
Med,是Medicine,醫學的縮寫。Med 唸起來也是「美的」。我們希望用醫學專業,分享更多美的知識。Partner則是我們對彼此關係的想像。我們認為醫師和求診者不只是醫病關係,更應該是夥伴關係。 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理想,歡迎和我們一起傳播更多正確的醫美知識。 我們的內容製作,完全由MedPartner專業醫療團隊負責,拒絕任何業配。 contact us: [email protected]
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www.medpartner.club 一群專業醫師、藥師、營養師、化妝品配方師,希望透過實證科學精神,努力分享最正確的健康、美容、保養相關資訊。歡迎加入Line@好友,可享跟醫師線上
View all posts